Daily Archives: September 3, 2019


不是教STEM,而是讓學生利用STEM去解難的食物研發工作坊 在2018–19學年間,學校參與聖雅各福群會的「營養探索之旅 — 食、知、源體驗計劃」活動,這是我近年遇過最有新意的活動。課程的每個單元都有些亮點,單看名稱,很多時都會估計不到當日課堂會進行什麼探究活動。其實最令我欣賞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課程的活動設計令同一個問題答案可以不同,學生如何演繹自己的實驗結果才是重點。其二則是所有活動都是多感官和動手做的學習歷程。導師幾分鐘的簡單課題介紹後,學生便跟著指引去進行探究活動。沒有長篇大論的教學,學生便可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自主的探究活動。由於成品大多數都是可以入口享用,故每位同學每堂都期盼那堂會有什麼食物可於活動期間享用。這個間接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令他們對探討的挑戰產生擁有感,從而啟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我應為這樣的課堂活動最終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和創造力。在現今這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數碼化世代,學習態度和創造力相信會是應付未來很多未知的挑戰的重要素質。 讓我與大家分享「食物硏發工作坊」活動的一些有趣觀察。記得第一堂的課題是自製雪糕,聽著導師Henry sir話只用冰塊、糖、鹽和維他奶便可製造雪糕。可能You Tube也曾有人示範過類似的東西,但是親身體驗感覺又似是很不同。整個課堂就看著學生利用毛巾包裹着盛載了調校好味道的飲料的密實袋用力搖晃,令到袋內的液體變成雪糕。過程看似簡單,但卻教學生難忘。因為最終不是所有組別都能做到美味可口的雪糕。原因是有些同學的密實袋在搖晃過程中破裂,又有些遇到別的問題。但是大家都知道只要恰當的步驟,加上多些試驗,最後必可達致。 食物與環保:沒有麵粉成份的蔬菜麵 薯片製作工程完結時,導師預告會製作蔬菜麵,起初覺得很普通,以為只是市面上一般傳統的什麼波菜麵又或紅蘿蔔麵那種。當上堂時看見材料只有不同的蔬菜卻沒有麵粉,才知道原來所謂的製作只是用特別的工具把青瓜又或甘刨成絲狀,便製成蔬菜麵。期間導師亦要求學生在製造蔬菜麵時,要比試麵的長度。那次活動的重點似乎著重於技巧,但是亦為學生帶來了一些新概念,那就是在外國已經開始流行的新事物,蔬菜麵已經是一種既健康又環保的飲食觀念。 除了蔬菜麵,無肉的肉亦是近年熱門話題。其中一堂名為「肉食問題」便透過測試不同肉丸的色澤、味道、質感和口感,判斷那些肉丸是含有真肉哪些是人造素肉。其過程不會太難,卻是實實在在的令學生觸及生活中的真實問題,過程如同在家中煮飯般,只是用了些有系統的方法去探索。其實背後是想帶著學生去思考科技如何解決糧食問題及其相關的議題如少食肉、減少排碳量和減少吸收蛋白質。課堂亦同樣帶出飲食文化的新路向。

高雷中學 D&T科主任王sir:「不一樣的STEM課堂」